增加孩子自我價值與自信心
「心理師,我的孩子沒有自信,我應該要怎麼辦才好呢?」服務的過程中,常常聽到家長問我這個問題。
這真是一個又簡單、又困難的問題呀!簡單的原因在於可以使用諮商中”鼓勵”的技巧,透過這個技巧讓孩子了解到自我的正向能力、特質、態度等等,從中重新定義自我的價值。且經由家長觀察孩子行為並且說出來,就會讓孩子經驗到「被了解、被重視」,改變就從中發生。
但困難又在於—單靠在諮商室中,成效是緩慢的。甚至有時那些來到我們面前需要輔導的孩子,在生活中早就經驗過許多挫敗,更是很難收下這份”鼓勵”。但如果”鼓勵” 是在生活中發生,那麼增加孩子自我價值與自信心,就變得簡單、容易許多了。
「心理師,我都有鼓勵我的小孩啊!」許多家長聽到之後,往往都這樣和我說著。再細問家長們如何鼓勵時,多半是「你這次考試考得很好,你好棒!」、「你比賽有得名喔!好厲害!」。另外一種常聽到的鼓勵是「如果你這次考到班排前3,我就鼓勵你,可以買手機或是帶你去看電影」。
在這裡我們先停下來思考一下,好像我們所謂的鼓勵,都是以結果作為肯定的對象,常有的句型就是「你有一個好的結果+讚美詞彙」。
而這句型之下的內在語言是「我要做到好,才可以獲得讚美,才值得被讚美」。久而久之,當孩子越來越達不到所謂的”好”,他便開始懷疑自己,甚至自我放棄。
「我那時候花了很多時間讀書,甚至所有休息時間都拿來讀書,但那一次考試結果卻比之前還要差,我覺得很崩潰!」一個輔導過的孩子這樣跟我說過。
從此,這孩子上課發呆,下課也發呆,不敢再努力一次,擔心努力了又再次失敗,寧願不要努力。但如果時光可以倒流,若有個人可以看見他的努力,鼓勵他「雖然很想要休息,但仍堅持並願意花時間讀書的態度」,若最後有一個人能陪他討論讀書的過程中發生什麼困難或策略,是不是結果就會不同呢
鼓勵技巧最重要的核心即在於肯定的是「歷程」而非「結果」,重視的是孩子的努力以及工作的過程。當我們開始學習用這樣的眼光看見孩子,孩子也會開始從外在評價發展自我內在評價,提升自尊喔!
親子關係如何鼓勵歷程呢?以下列出兩個可以鼓勵的向度
鼓勵孩子的特質與態度
正向特質如富有創造力、好奇心、慷慨、勇敢、勤勞、誠實、善良、謙虛、貼心、樂觀、節儉、務實、專注、謹慎、欣賞美與他人、有禮貌、幽默感、具有領導能力、堅持與毅力、耐心、細心…等,提供家長們參考。最重要的是在說出這些特質之外,還要加上你看到孩子的行為。例如:每一次遇到這個關卡你都失敗,但你還是很有耐心與勇氣的持續挑戰;你很專注的練習彈吉他,一次又一次;雖然很累,但你很努力地完成老師交代的作業。
鼓勵孩子的能力或已知道的知識
看見孩子已經學會的、知道的,而非他不足的。例如:你知道很多三國時代的故事、你知道如何設計網頁、你跑步很快、你手指很靈巧…等。
許多家長學習到鼓勵技巧,也時刻地提醒自己要聚焦孩子的正向,但常常忍不住加上許多的期待,像是「你這次很細心、很有耐心,以後也要都是這樣喔!」或是「你明明就可以做到,為什麼不每次都這樣就好。」這樣不僅沒有鼓勵到孩子,孩子反而有種又被責備的感覺唷!
最後,鼓勵各位家長,謝謝你願意也認真地看完這篇文章
也請務必回家向你的孩子練習一下鼓勵的技巧,一起幫孩子找亮點,開始練習正向聚焦的方式與孩子互動
親職作家澤爸(2021)在《成習慣的對話練習》文章曾提到-我們把表達內心感受的詞彙,不時都掛在嘴邊,當真正需要說出他願意聽進去的教養話語時,才能透過日常的習慣養成,認知到這的確是爸媽會講的詞句與字彙,也就不會尷尬、不會反感。
希望各位家長也開始把鼓勵的語言掛在嘴邊,刻意練習,養成習慣,一起 用愛鼓勵孩子,傳達你的”在意”與”看見”,當孩子的內在有愛,便更能因應外在世界的變化與挫折。
參考資料:
1. 王孟心、王世芬(2008)。建立遊戲治療關係。(原作者:M. Giordano; G. Landreth & L. Jones)台北市:五南出版社。
2. 成習慣的對話練習(https://reurl.cc/8p09od) 。